貝恩:新冠疫情對消費電子產品上下游沖擊更明顯
財聯(lián)社(上海,編輯 黃君芝)訊,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——貝恩公司近日發(fā)表報告稱,在此次新冠疫情的陰霾之下,消費電子行業(yè)上下游受疫情沖擊更明顯,而其中“智能手機”最具代表性。因此,貝恩以智能手機行業(yè)為例,從供應端、需求端,以及渠道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了深入分析。
以智能手機為例
貝恩發(fā)現,消費電子行業(yè)上下游受疫情沖擊更明顯,同時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行業(yè)本身也集合了較多的科技軟件硬件元素,與商業(yè)和生活息息相關。因此,貝恩以智能手機行業(yè)為例,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探討。
回顧03年非典疫情期間,當時中國手機市場正處于3G網絡升級、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的階段,整體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(tài)勢(全年較上一年增長約70%)。剔除春節(jié)假期影響,非典對智能手機市場仍造成了一定影響,約在3個月后市場開始平穩(wěn)回升,隨著剛性購機升級需求的釋放進入常態(tài)。
目前,新冠疫情仍處于攻堅期。從供應端看,短期內智能手機市場上游供應鏈將面臨一定壓力,中長期將對廠商手機發(fā)布節(jié)奏和代工布局產生影響。從需求端看,短期內手機銷量下滑將不可避免,但前期積累的剛性換機需求預計將在疫情后的1-2個月內逐步開始釋放。從渠道端看,線下代理商受疫情沖擊較大,中長期將加速銷售渠道向線上轉移。
下面貝恩就這三方面作出了具體分析:
1. 供應端
上游關鍵零件供應:手機面板、芯片封測、存儲和攝像頭對國內產能依賴度較高,在復工難、運輸難的情況下,產能和物流壓力兼具。其他零件產能主要集中在臺灣和日韓地區(qū),由于日韓疫情的快速蔓延,外加物流壓力,也將受到影響。我們認為,關鍵原件供應在短期都有一定生產壓力,但考慮到春節(jié)前累積的安全庫存,在疫情不反復的情況下,不會造成大面積斷供情況,但大概率會出現交貨延遲現象。
國內主要手機企業(yè)產能:在手機廠商產能方面,湖北雖不是主要生產基地,但其周邊的廣東、河南、湖南等省份是眾多品牌的生產大本營,由于勞動力緊缺、防護物資不足等原因,預計一季度手機產能緊張,出貨量將明顯下滑。
手機品牌產品發(fā)布節(jié)奏:為避免疫情傳播,原定于2月舉辦的2020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(MWC)已被取消,主要品牌(尤其是安卓手機)的新品發(fā)布計劃泡湯,只能推遲或轉為線上發(fā)布。由于手機廠商全年發(fā)布節(jié)奏緊湊,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,上半年產品計劃的變化將導致中期甚至遠期的產品規(guī)劃面臨調整。
長期供應鏈規(guī)劃布局:由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,全球主要手機廠商均受到疫情影響。此次疫情后,相信眾多品牌將進一步平衡規(guī)劃代工布局,降低對單一產地依賴性,對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進行生產布局。國內廠商也將進一步倚重海外市場,加快海外建廠生產的速度。
2. 需求端
消費需求影響:目前手機銷售仍以線下渠道為主,疫情期間消費者外出頻率降低,前往實體店購買手機的機會大大減少。另一方面,疫情對中小企業(yè)的沖擊將進一步壓縮消費者錢包,抑制部分更換手機的需求。因此,短期內手機銷量預計將出現明顯下滑。
貝恩預計,疫情后手機銷量將逐漸回暖,主要有三大驅動因素:其一,一季度本是手機傳統(tǒng)銷售淡季,占全年銷量比重較小,銷量下滑更為可控。其二,手機購買具備一定時間彈性,疫情期間抑制的剛性購買和換機需求將在疫情后逐漸釋放,非典后亦發(fā)生過類似情況。其三,受疫情催化,中國手機產業(yè)鏈的科技廠商加速創(chuàng)新和“跳躍成長”,5G技術全面爆發(fā)、5G手機新品的不斷推出,將進一步刺激消費者對手機升級換代的需求。
消費行為與使用場景轉變:隨著“屏無處不在”及AI/IoT技術的發(fā)展,手機作為流量入口將成為用戶影音娛樂、信息共享、設備控制及交互的核心媒介。從硬件角度來看,將倒逼手機及后端組件廠商加速技術迭代,在核心部件包括:屏幕配置、計算芯片、光學鏡頭、快速散熱方案等方面持續(xù)推陳出新,改善用戶體驗,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布局新興技術,如傳感、AR、VR等,將手機打造成更“萬能”的智能終端,為消費者帶來顛覆性體驗。
3. 渠道環(huán)節(jié)
代理模式: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代理渠道春節(jié)期間去庫存的計劃,線下渠道的急速冷凍預計將導致代理商庫存積壓明顯,中小代理商面臨洗牌風險,短期內難以止損,全年盈利預期不容樂觀。
加速向線上傾斜:截至去年,中國手機市場仍有約70%的銷售來自線下渠道。本次疫情爆發(fā)后,中國品牌紛紛忍痛關閉線下門店,直面線上渠道銷售挑戰(zhàn)。從長期看,預計眾品牌將深入思考線上渠道的拓展和銷售策略,有望加速渠道向線上傾斜。